日前,安徽省委决定:马军同志任蚌埠市委书记。
马军此前任蚌埠市委副书记、市长。此番卸任蚌埠市委书记职务的黄晓武,出生于1965年2月,目前已年满60周岁。
公开资料显示,马军,1970年1月生,安徽临泉人亿米网,1990年7月参加工作,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,公共管理硕士。
马军曾长期在安徽省政法系统工作,历任省公安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、人事训练处干部科科长,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科员、助理调研员,省维稳办综合处处长,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等职。此外,他还曾有过公安局长和政法委书记的工作履历。
2015年1月,马军转任滁州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,次月兼任市公安局局长,2018年5月跨市履新合肥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,同年6月兼任合肥市公安局局长。2021年,其任合肥市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。2022年4月,马军担任安徽省委副秘书长、省委信访局局长、省政府信访局党组书记,跻身正厅级。
2022年12月亿米网,马军再度履新,调任蚌埠。蚌埠市政府官网消息,12月20日上午,蚌埠市召开市级领导干部会议,宣布安徽省委决定:马军同志任蚌埠市委委员、常委、副书记。次日,蚌埠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。会议接受操龙灿辞去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,决定任命马军为蚌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、代理市长。2023年1月,马军去代转正,当选市长。
到蚌埠履新后,马军很快投入工作。据蚌埠日报报道,履新当日下午,马军便前往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工作。马军到一家制药公司,调研督导医疗物资生产保供情况。他指出,医药生产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优化产能配置,加强员工防护,加班加点生产,全力保障市场供应。
蚌埠,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,曾被称为“火车拉来的城市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蚌埠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发展工业城市,投资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,先后生产出了安徽省第一台空气压缩机、第一块手表、第一辆自行车,曾是安徽省最主要的工业城市。但此后蚌埠风光不再,一度陷入发展困境,“绷不住了”。尤其是2021年,蚌埠经济总量被宿州赶超,跌至省内第8,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位列第30位。具体指标显示,蚌埠2021年初计划GDP增速将实现8.5%,但全年实际完成为0。
近年来,“背水一战”的蚌埠着眼产业转型,奋力推进传统产业“退市进园”、腾笼换鸟,凭借科技创新探寻增长之道。2024年,蚌埠经济增速达5.2%,超过5.0%的全国增速水平。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2%,此前蚌埠经济发展失速,重要成因正是当地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13.5%。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马军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总结蚌埠发展经验时提到,“蚌埠市锚定‘制造强市、产业立市’第一战略,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,聚力攻坚新能源、新型显示、智能传感、生物化工、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,推动老工业基地‘蚌’发生机。”他表示,下一步,蚌埠市将构建辐射皖北、链接长三角的“通道+枢纽+网络”现代物流服务体系,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,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此外,蚌埠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亿米网。今年5月11日至13日,马军赴上海市、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招商,主持召开蚌埠•上海产业合作恳谈会。会上,马军表示,近年来,蚌埠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,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,聚焦加快打造“三地一区”两中心目标,坚定不移实施“制造强市、产业立市”第一战略和“双招双引、项目建设”第一战术,以创新协作、产业合作为重点,推动汽车零部件、新材料、新型显示、新能源、智能传感、商业航天等优势产业,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、价值链、供应链,经济向上向好态势持续巩固。
马军指出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是蚌埠发展的最大机遇、最大势能、最大红利。未来将强化区域协同,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当好为企服务的“首席服务员”,无事不扰、有事现身,全力做好产业配套衔接和外溢承接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在上海和苏州期间,马军还深入部分企业考察,推进招商项目加快落地。
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